跨越设计的终点线

有朋友叨念“你现在都不聊天气了”。也是想聊,只是冬季深更半夜仍然雨雨雨着的气候着实难以承载更多的情绪色彩;遥远的记忆,回头发现自己已经成长。你猜雨会不会就这么下一整夜?

“相比于细节层面的设计工作,我更擅长于思考概念和创意,在项目的初始化阶段贡献价值。然而一旦涉及到落地阶段的打磨与迭代,我就没那么出色了。”

这代表你在设计工作当中并不卓越。

设计是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过程,仅仅拥有创意是不够的。事实上,想法可能是你拥有的最为廉价的东西。

“想法本身无价值可言。甚至连卓见也仅仅是一个起点,并无特殊的魅力。比起思想阁楼中的抽象概念,一个历经妥协与让步,最终得以真实落地的设计方案更有价值。”

有天我读到一篇很棒的文章,来自 A List Apart 的《网页设计的控制幻觉》。文章谈到,作为设计师,我们细究着互动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像素级精确的界面设计,到优美的动效,到用户体验中每一个可感知的细微瞬间…但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对于设计的实际控制力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高。

如今的高保真设计工具给我们制造出了一种幻觉,好像我们的设计原型在现实世界里都具有真实可行性。

无论设计一个静态的界面方案,还是打造 Principle 交互原型,这些都是相对容易的 - 我们或许只是在描绘理想状态下的用户流,而没有考虑到多场景的容纳性,没有关注于性能或是极端用例,没有考虑到缺乏技术常识的用户,以及那些老旧的设备。

优秀还是卓越

设计方案开始实施落地的那一刻,是区分优秀与卓越设计师的分水岭。

优秀设计师有着足够多的概念与想法,但当开发在 JIRA 里不断抛出 ticket 来询问各种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时,他们便会不知所措,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卓越的设计师则会通盘考虑各种用例,并会主动营造协作沟通的环境,使开发们感到自己也参与到了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优秀的设计师会尽快处理掉那些次要用例下的方案,然后将问题抛回给开发那边;卓越的设计师则能将每个需求都视为重新评估、改进和坚固现行设计系统的机会。

优秀的设计师会在完成项目之后感叹:“最终的上线版本并不是我当初设计的那样,还蛮遗憾的”;卓越的设计师则懂得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精准还原我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最终的产品体验是否简单、友好、流畅及有意义。

当我听到设计师说他们自己在实施、迭代、适配和上线等阶段的能力不够强时,我会思量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强”是否足够支撑他们成为卓越的设计师。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是说概念和创意比实施更简单,一点也不。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需要不同的思考模式。但如果你仅是产出高层面的概念创意,那你并非在做用户体验设计。你是在做一份 Dribbble 飞机稿,一项用来在作品集里展示的案例,甚至只是艺术概念。